古代诗歌之苏轼《游金山寺》全译、翻译和译文


苏轼《游金山寺》

我家江水初发源2,宦游直送江入海3;闻道潮头一丈高,天寒尚有沙痕在4。中泠南畔石盘陀5,古来出没随涛波;试登绝顶望乡国6,江南江北青山多。羁愁畏晚寻归楫7,山僧苦留看落日;微风万顷靴文细8。断霞半空鱼尾赤9。是时江月初生魄10,二更月落天深黑;江心似有炬火明,飞焰照山栖鸟惊。怅然归卧心莫识,非鬼非人竟何物?江山如此不归山11,江神见怪惊我顽12。我谢江神岂得已13,有田不归如江水!

【注释】1.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金山上,是个有名的古寺。神宗熙宁四年(1071),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,乞外调,由汴京赴杭州任时,中途来游。结合江上景物的描绘,诗主要写作者的乡思,而在乡思深处则蕴含着政治的牢骚。2.初发源:古人认为长江发源于四川岷山,苏轼的家乡是四川眉山,又在长江上游,所以这样说。3.宦游:因作官而游历。直送: 自长江上游沿江东行,仿佛相送。入海:镇江在长江下游,离海不远。4.天寒:苏游金山在熙宁四年十一月。“沙痕在”,在证明潮头确高一丈。5.中泠(音ling):泉名,在金山西北。盘陀:形容山石的高大和堆垛。6.乡国:家乡。7.羁愁:旅客思乡的愁苦。畏晚:一本作长晚。日暮黄昏容易引动人的乡思,乡思给人痛苦,故以“畏”为宜。楫:这里指船。8.靴文细:江面波平,细得如靴上皱文。9.断霞:如言残霞。10.初生魄:月刚发出光。魄:光。苏轼游金山这天是十一月初三日。11.归山:回故乡。12.顽: 愚钝。13.谢:告诉。

今译

浩荡的长江呵,自我的家乡而来,从政半生,几经辗转,一路将长江送入大海。听说潮头有一丈多高,此时天寒,仍有沙痕存在。金山寺北的中泠泉南畔,山石高耸如盘陀。古往今来多少年,它一直在波涛中出没。登上山顶远眺家国,只见江南江北青山起伏如波。羁旅客乡的游子呵,最畏惧那惹人愁思的晚色,呵!我要寻找舟楫返回,山僧苦苦相留说是落日很美。微风轻拂,万顷江波如靴纹般细碎。半空中横出一片残霞,有如赤红色的鱼尾。此时一弯新月如钩,散发出清朗的光辉。至二更时月儿西落,四周的天色一片昏黑。突然,似有燃烧的火把照亮了浩瀚的江水,飞动的火焰移到山间,炫目的火光将栖鸟惊飞。这是人?还是鬼?我从未听说过如此的怪异奇诡,满怀惆怅,我返回卧房,却难以入睡。江山如此奇美,而我却迟迟不肯归隐。这是江神的警告,警告我这愚顽迟钝的人!从政实在是身不由己,我将此心告诉江神。就让那浩荡的江水为证吧!一旦有田,我会立刻隐遁。



上一篇:古代诗歌之王维《鹿柴》全译、翻译和译文

下一篇:古代诗歌之王维《汉江临泛》全译、翻译和译文


Copyright © 2002-2019 飞翔范文网 fhm8.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-5
温馨提示: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,仅供参考!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QQ:251442993
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