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诗歌之苏轼《百步洪》全译、翻译和译文


苏轼《百步洪》

长洪斗落生跳波2,轻舟南下如投梭;水师绝叫凫雁起3,乱石一线争磋磨。有如兔走鹰隼落4,骏马下注千丈坡5。断弦离柱箭脱手6,飞电过隙珠翻荷7。四山眩转风掠耳8,但见流沫生千涡。险中得乐虽一快9,何意水伯夸秋河10。我生乘化日夜逝11,坐觉一念逾新罗12。纷纷争夺醉梦里,岂信荆棘埋铜驼13。觉来俯仰失千劫14,回视此水殊委蛇15。君看岸边苍石上,古来篙眼如蜂窠。但应此心无所住,造物虽驶如吾何16!回船上马各归去, 多言譊譊师所呵17

【注释】1.百步洪又名徐州洪,在江苏铜山附近。悬流迅疾,乱石激涛,数里始平静。诗作于神宗元丰元年(1078)。诗序说:王定国到徐州访苏轼,曾乘小舟与颜长道等游泗水。北上圣女山,南下百步洪,饮酒吹笛,乘月归来。时苏轼因事未得往。王定国离徐后,苏轼与参寥放舟洪下,追念昔游,慨然成诗。因此,诗先写舟行的惊险,次谈人生的哲理。2.洪:为石所阻激,湍急难行舟的河流。斗:同陡,也作猝然讲。3.水师:水手,驾船的人。绝叫:大声叫。4.隼(音sun):猛禽名,飞速,善袭。5.注: 自高处疾驰而下,6.柱:琴瑟上用以支弦的小木柱。7.隙:裂缝。8.风掠耳:梁·曹景宗说:骑快马“觉耳后生风”(《南史·曹景宗传》),苏用此意。9.“险中”二句:由记舟行转向谈哲理。10.何意:何曾想到。水伯夸秋河:庄子秋水:“秋水时至,百川灌河,泾流之大,两涘(水边)渚崖之间,不辨牛马。于是焉,河伯(河神)欣然自喜,以为天下之美,为尽在己。”11.乘化:因任自然。日夜逝: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子在川上曰,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”(昼夜不停)。苏诗用此,以流水比生命。12.一念逾新罗:是说意念转移不受空间限制。13.荆棘铜驼:晋代索靖预见天下将大乱,指洛阳宫门边的铜驼说:“会见汝在荆棘中”(《晋书·索靖传》)。14.觉来:悟过来。俯仰:指极短的时间。劫:佛家语,梵文劫簸之省。意即长时,指世界的成、住、坏、空。15.委蛇(音yi):安闲自得。16.造物:天,自然。驶:疾行。17.师所呵:被佛师所呵责。

今译

湍急陡落的百步洪,跳跃翻滚的巨波。南行的轻舟一下水,就如投入旋转的飞梭。水手惊叫着,惊起大雁、野鸭掠过。飞行在窄狭如线的航道,四周的乱石好象要将船儿琢磨。飞舟呵!就象狡兔在疾跑,就象空中的鹰隼直落,就象骏马狂奔在千丈高坡,就象断弦崩断离柱,就象闪电从缝隙中划过,就象露珠从荷叶上翻落。只觉群山在眩转,凉风飕飕吹耳朵。只见河流舞泡沫,生出一个个湍急的旋涡。险境中得到快感虽然愉悦,又何异于那夸说秋水的河伯。我的一生因任自然,流水不分昼夜成为逝者。意念不受空间的拘禁,瞬间已飞到万里之遥的新罗。世上的纷纷扰扰真如梦醉,哪儿知道荆棘会埋住铜驼。此时俯仰之间的一刹那,已然有一个世界毁灭消磨。顿悟后再看这洪水,竟是如此之安闲自得。你看那岸边苍石之上,千百年的篙眼多如蜂窝。行舟人呵,只要你称心而行、无所执着,时光急流、洪涛险恶,又奈你何!不过,还是回船上马回家吧!再絮絮叨叨要被我师呵责。



上一篇:古代诗歌之苏轼《定风波》全译、翻译和译文

下一篇:古代诗歌之王维《观猎》全译、翻译和译文


Copyright © 2002-2019 飞翔范文网 fhm8.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-5
温馨提示: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,仅供参考!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QQ:251442993
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