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名诗赏读

古代名诗《登楼》题解、原文、注释和赏读
题解 这首诗作于广德二年,是作者从阆州重返成都,登成都城楼所作。其时诗人已客居四川达五年之久。安史之乱虽已平定,但吐蕃又来侵犯,曾经攻陷长安,又攻破四川北部的松、维、保等州,继而又攻陷剑南、西山诸州。...
古代名诗《登高》题解、原文、注释和赏读
题解 这首诗是作者病居夔州时所作。抒发了作者飘荡无依、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。这首诗艺术手法高超,被视为“古今七律第一”。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 ① 。 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...
古代名诗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题解、原文、注释和赏读
题解 宝应元年(672)冬,唐军自陕州发起反攻,收复洛阳郑、汴等州,叛军纷纷投降。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春,史朝义兵败自缢,延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始告平息。流寓梓州(今四川三台)的杜甫初闻捷报,欣喜欲狂,写下了...
古代名诗《野望》题解、原文、注释和赏读
题解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时所作。抒写作者国破家亡、身世飘零、报国无门的感慨。 原文 西山白雪三城戍,南浦清江万里桥 ① 。 海内风尘诸弟隔,天涯涕泪一身遥 ② 。 惟将迟暮供多病,未有涓埃答圣朝 ③ ...
古代名诗《哀王孙》题解、原文、注释和赏读
题解 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安史之乱中被杀和落难的王孙的同情,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,具有史诗的特点。 原文 长安城头头白乌,夜飞延秋门上呼; 又向人家啄大屋,屋底达官走避胡。 金鞭断折...
古代名诗《客至》题解、原文、注释和赏读
题解 这首诗表达诗人在寂寞之中,友人来访的欣喜之情,表现出诗人纯朴厚道的品质。 原文 舍南舍北皆春水,但见群鸥日日来 ② 。 花径不曾缘客扫,蓬门今始为君开 ③ 。 盘飧市远无兼味,樽酒家贫只旧醅 ④...
古代名诗《哀江头》题解、原文、注释和赏读
题解 这是一篇感时抚事之作。诗人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,反映了安史之乱这一重要的历史事实,以生动鲜明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。 原文 少陵野老吞声哭,春日潜行曲江曲 ① 。 江头宫殿锁千门,细柳新蒲为...
古代名诗《蜀相》题解、原文、注释和赏读
题解 这首诗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,凭吊武侯祠所作,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惋惜之情。 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,锦官城外柏森森 ① 。 映阶碧草自春色,隔叶黄鹂空好音 ② 。 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...
古代名诗《石壕吏》题解、原文、注释和赏读
题解 安史之乱持续日久,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,唐王朝为补充兵力,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,人民苦不堪言。杜甫在乾元二年(759)春,从洛阳返华州,途经石壕村,亲身经历了官差夜捕丁役之事,便写出了这...
古代名诗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题解、原文、注释和赏读
题解 这是一首咏怀诗。抒发了诗人以稷、契自许的处世态度,忧国忧民的怀抱和耻于钻营的高尚情操。同时又是一部史诗,真实地描绘了安史之乱前的社会现实。面对这样的现实,诗人对统治阶级进行强烈谴责,对人民表示深...
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末页 共 10页100条
养生小常识 养生小知识 养生知识 健康养生知识 初三作文 初中年级单元作文 小学作文大全 初中作文 初中写人作文 初中分类作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