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民歌赏析

古代民歌《改千家诗》全文、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
清明时节乱纷纷,城里先生欲断魂;借问先生何处去?馆童遥指在乡村。 这首诗乃剥皮体之作,即套用古代诗作成句,略加点窜,迥成新篇。所剥原诗,乃唐代诗人杜牧的《清明》,收录在 《千家诗》中,是旧时儿童的启蒙...
古代民歌《桐城时兴歌·送郎》全文、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
郎上孤舟妾倚楼,东风吹水送行舟。老天若有留郎意,一夜西风水倒流。五拜拈香三叩头。 强劲的东风掠过大地,掠过村镇,掠过江面。一脉江流穿过丛山林莽,滔滔滚滚,奔腾而来,又奔腾西去。一叶孤舟傍岸而泊;一座江...
古代民歌《留别张公》全文、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
一架绳床供众同,坐虚使院仰清风。独惭三十无能立,难向程门度雪中。 这首诗大意是说,张伯先(字孝先,河南仪封人)任江南巡抚时,巡抚衙门(使院)竟清寒到只有一架绳床(即绷棕躺椅),巡抚和来宾坐在一起,巡抚...
古代民歌《桐城时兴歌·灯笼》全文、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
一对灯笼街上行,一个昏来一个明。情哥莫学灯笼千只眼,只学蜡烛一条芯。二人相交要长情。 《灯笼》情味醇厚,情真意长,写恋爱中的女子触景生情,巧借眼前之物以发心声,委婉规劝情郎要用情专一,表达了“相交要长...
古代民歌《京口夷乱竹枝词(选三)》全文、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
家家遇鬼吓痴呆,门外提刀劈进来。衣服银两并首饰,被他掳去实悲哀。 西门一带更凄凉,大厦高楼变火...
古代民歌《桐城时兴歌·素帕》全文、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
不写情词不写诗,一方素帕寄心知。心知接了颠倒看,横也丝来竖也丝。这般心事有谁知? 好一个多情的女郎,好一个巧妙的主意,好一首质朴动人的情诗!这首流行于明代桐成(今属安徽省)一带的山歌,描述一个女子寄给...
古代民歌《献陈名夏诗》全文、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
诞日常时一样闲,放衙兀坐比深山。百僚怀刺逡巡去,惟有新诗手自删。 封建官吏大多贪赃枉法,民间有“三年清知府,十万雪花银”之说;又有 “灭门太守,破家县令”之说。在各级官吏的压榨下,民力疲弊,社会凋残,...
古代民歌《山歌·葵花》全文、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
姐儿好像蜀葵能,胸中一片是丹诚。姐道郎呀,我捉你当子天上日头一心只对子你,你没要阴晴无准弗照阿奴心。 在中国古代民歌的百花园中,情歌乃是开得最蓬勃、最艳丽、最丰富的花朵。《山歌·葵花》,借咏“蜀葵”以...
古代民歌《扬州竹枝词(选三)》全文、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
大官无计小官忙,伐树填河堵御方。无怪闾阎皆闭砌,兵来何惧铁围墙? 稍有钱文便保身,穷乡僻壤遍生春。翠翘金钿甘抛弃,不顾家园顾美人。 门报衔牌予洗完,虚心宦仆胆先寒。此时反悔衣冠累,逃尽淮南候补官。 这...
古代民歌《改崔护诗》全文、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
去年今日此门中,铁面糟团两不同。铁面不知何处去,糟团日日醉春风。 这首诗乃 “剥皮”之作,即点窜古人名作,以咏写时事,所据原诗,乃唐代人崔护的名篇《题城南诗》: 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...
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末页 共 10页100条
养生小常识 养生小知识 养生知识 健康养生知识 初三作文 初中年级单元作文 小学作文大全 初中作文 初中写人作文 初中分类作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