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上方山四记一则》原文、注释和解析


明·袁宗道2

自欢喜台拾级而升3,凡九折,尽三百余级,始登毗卢顶4。顶上为寺一百二十,丹碧错落5,嵌入岩际。庵寺皆精绝,莳花种竹6,如江南人家别墅。时牡丹正开,院院红馥,沾薰游裾7。寺僧争设供,山肴野菜,新摘便煮,芳香脆美。独不解饮茶,点黄芩芽代8,气韵亦佳。夜宿喜庵方丈9,共榻者王则之、黄昭素也。昭素鼻息如雷,予一夜不得眠。

1上方山:大房山支脉,在北京市房山县。2袁宗道(1560-1600):字伯修,湖北公安人。明代文学家,与其弟宏道、中道合称“三袁”,有《白苏斋集》,下篇也选自此集。3拾级(she ji):逐步升阶。4毗:音(pi)。5“丹碧”句:形容寺中殿堂色彩缤纷错杂。6莳(shi):栽植。7游裾(ju):游人的衣裳。8点:沏。黄芩(qin):药草,性寒,味苦。9方丈:寺中僧人所居之室。

【析点】 一般游记散文涉及寺院,大多写其建筑或者僧人,而对寺院生活景致较少描写。本文则为我们展示了这方面的内容:江南别墅似的寺院里,修竹参天,牡丹盛开,山肴野菜随时可摘,芳香鲜美,黄芩芽可以代茶,气韵颇佳。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宁静幽美的寺院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。文末写同榻者鼾声如雷,看似平常,实则意味深长:人与环境是如此的不协调,这使山寺的幽美清静显得更加可爱。

本文语言清丽自然,使人有清风拂面之感,体现出作者对其“本色论”文学主张的实践



上一篇:《万字信》原文、注释和解析

下一篇:《与彦正判官》原文、注释和解析


Copyright © 2002-2019 飞翔范文网 fhm8.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-5
温馨提示: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,仅供参考!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QQ:251442993
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