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词语锌的出处、文献和意思


计开暹罗洋铜三万九千六百斤,赤金八百两,白银二千六百两,倭源白水铅一万七千斤,倭源黑水铅八千斤,日本国生红铜一千斤,贺兰国花洋斗锡八百斤,钢铁一万二千斤,天方国番硇砂三百六十斤,三佛齐国紫��石三百斤,渤泥国紫矿石三百斤,渤泥国胭脂石二百斤,金丝矾二百斤,晋矾二百四十斤。

明·吕震《宣德鼎彝谱》

【评】我国至迟在明初已相当熟练地掌握了炼锌技术,并能数以万斤计地炼取金属锌。明宣德三年,宣宗曾命工部大量铸造鼎彝,以供郊坛、宗庙、内廷陈设之用。当时的礼部尚书吕震编有《宣德鼎彝谱》一书,详细记载了这项工程的用料情况,其中明确记载计划用“倭源白水铅一万七千斤”。1925年王琎曾分析了两个家藏的宣炉,其含锌量分别为20.4%和36.4%,这说明“倭源白水铅”确为金属锌无疑。这里是最早关于我国古代用锌的明确记载。其曰倭铅非矿铅也,乃炉甘石泥罐火炼成者。

明·方以智《物理小识》卷七《金石类》

白铅出楚中,贩者由乐昌入楚,每担价三两,至粤中市于海舶,每担六两。海舶买至日本,每担百斤炼取银十六两,其余即成乌铅,俗称倭铅。实不产倭,乃炼出银后仍载入内地,每倭铅百斤,价亦六两。其炼银之法,誓不传于内地,炉火家亦不晓其术也。

清·吴震方《岭南杂记》

【评】这两段记载中的“白铅”、“倭铅”、“乌铅”都是锌的古名。宋应星《天工开物》中有关于金属锌冶炼技术的最早记录,方以智肯定了宋氏的记述。吴震方的记载对理解“倭铅”一名的真正含义有重要参考价值。

上一篇:古词语同性相斥的出处、文献和意思

下一篇:古词语生律法的出处、文献和意思


Copyright © 2002-2019 飞翔范文网 fhm8.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-5
温馨提示: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,仅供参考!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QQ:251442993
热门搜索 网站地图